close

特戰團官兵在水中進行擒拿格鬥訓練。新華社發
  問鼎傘降滲透偵察作戰行動,折桂反恐偵察、水上滲透、水下破壞等6個課目……7月25日,在“礪刃—2013”全軍特種部隊比武中,濟南軍區某特種作戰團官兵披堅執銳,摘金奪銀,在諸多參賽隊中名列前茅。這個特種作戰團自組建以來,以敢於獻身、敢打惡仗、敢挑重擔、敢爭第一、敢於超越的“五敢精神”鑄魂礪劍,創造了全軍特種部隊榮立集體一等功、連續15年被總部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兩次代表我軍參加國際偵察兵和特種兵比武均獲總分第一的紀錄,被譽為“特戰神兵”。
  走到哪裡都一心向黨
  這些年來,特種作戰團官兵出國留學比武有150餘人次,與外軍聯演聯訓有1000餘人次,面對形形色色的拉攏誘惑,都做到信念不動搖、行為不出格、形象不丟分。
  作為戰時首長的“耳目”和“尖刀”,特種作戰團特殊的地位作用、特殊的使命任務,對鑄牢官兵忠誠於黨的信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團黨委始終扭住這個根本,緊緊圍繞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三個絕對”狠抓鑄魂工程。官兵出國留學比武、聯訓聯演及參與維和任務較多,但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一心向黨,在出國期間,他們成立臨時黨支部,按規定過組織生活,定期寫思想彙報。
  當公與私發生衝突的時候,特種作戰團官兵總是選擇服從部隊需要。武裝偵察連士兵吳志輝,是懷揣軍官夢入伍的優秀在校大學生。2009年上半年,他憑藉過硬素質入選國際特種兵比武集訓隊。得知吳志輝報考軍校與出國比武時間衝突後,團里曾考慮過調整齣國人員名單,他卻說:“進入軍校深造是個人的願望,代表國家比賽是組織的需要。如果因為照顧我,中途換人影響整體成績,我會愧疚一輩子。”最終,他毅然踏上國際賽場,與戰友一道取得13個比賽課目中8個第一的好成績。
  戰鬥力實現新躍升
  那年深秋,軍區組織偵察兵大比武,特戰團選派10多名官兵參賽,被一致看好。然而,比武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這次大比武所有課目都以複雜電磁環境為背景,突出新裝備操作使用,尤其是信息化裝備操作使用占了比武課目一多半。而這些課目,對熱衷於傳統偵察技能的特戰團官兵而言,大多一知半解。對此,特戰團黨委“一班人”深刻反思,清醒認識到,在世界軍事變革大潮面前,單純靠擒拿格鬥、攀岩越障、槍桿子、刀把子搞偵察的時代已宣告結束。
  為了拓寬部隊訓練思維,培養官兵戰略眼光,特戰團指定《聯合反恐維穩陸軍行動研究》《20世紀經典特種作戰評介》《外軍特種部隊軍事訓練研究》等中外特種作戰書籍為必讀書目,將世界各國特種部隊的編製體制、武器裝備、戰法訓法研究等作為必須掌握的內容。與此同時,他們把信息化知識學習和信息化裝備操作使用作為軍事訓練的重要課目。從此,以前普遍認為沒練頭的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和防偵察監視等課目成為“香餑餑”。
  在特戰團有條鐵規矩:不管是誰,出國執行任務回來,必須先上交訓練情況報告。副團長劉曉東在委內瑞拉獵人學校留學兩年,回國時,帶回特種兵訓練聲像資料28盒、照片3000多張、文字資料300多萬字,各國野戰指揮手冊36套以及各種訓練器材數套。其中,他借鑒研發的簡易開傘器,幫助特戰隊員不經圓傘訓練就可直接進入跳翼傘訓練,有效縮短了我軍特種兵傘降訓練進程。
  近年來,特戰團選派110餘名幹部骨幹赴以色列、委內瑞拉、土耳其、斯洛伐克等國家進行軍事留學、援外執教和比武競賽。他們的訓練、學習成果及調查報告,為提升部隊戰鬥力註入了“推進劑”。隨著國際先進訓練方法和作戰理念不斷涌入,特戰團的裝備瓶頸、技術瓶頸、組訓瓶頸相繼突破,為我軍特種部隊戰鬥力實現新躍升作出重要貢獻。
  倒也要倒在衝鋒路上
  記者一走進特種作戰團,就被矗立在訓練場上的11尊一等功臣雕像吸引住了:張秀光、劉曉東、吳海燕……個個是揚威國際賽場的鐵血戰士,每個人都有一段為榮譽而戰的鐵血傳奇。
  2001年9月,南美洲密林深處,大雨傾盆。“放棄吧,中國士兵!我以上帝的名義發誓,這裡沒有一個人會質疑你的決定!”委內瑞拉獵人學校教官盯著剛從6米高繩塔上墜落的劉曉東說。
  此時,連續8天沒有任何補給的高強度野外生存訓練,已讓劉曉東的身體狀況逼近極限;墜落時,因為一直緊拽著麻繩,他的手掌被磨得滿是血。“啊——”隨著一聲怒吼,劉曉東猛地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向沾滿血跡的麻繩。手抓,牙咬,一點一點向上蹭。當劉曉東艱難地爬到繩塔頂端,現場的人們齊聲高呼:特種兵一號,中國!
  特種部隊遂行偵察作戰任務時大多深入敵後孤軍作戰,置身異常險惡的環境,面對數倍於我的強敵,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們的口號是:倒也要倒在衝鋒路上。
  短評
  能打勝仗是有效履行我軍職能使命的根本目標,也是實現強軍夢的必然要求。濟南軍區某特種作戰團圍繞強軍目標建設全面過硬團隊的事跡和經驗,生動回答了基層部隊如何踐行強軍夢這一重大課題,對於我們牢記強軍目標、獻身強軍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能打勝仗、鐵血無敵的基因不是與生俱來的。特戰團之所以“隨時能動、隨時能上、隨時能贏”,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把對黨忠誠的政治信念融入官兵的血脈和靈魂,官兵們有為誰打仗、聽誰指揮的自覺意識。有了這種鐵血基因,特戰團官兵才形成了特有的“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銳氣,“首戰有我、捨我其誰”的霸氣,“動若風發、一招制敵”的虎氣,“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豪氣。(本報記者 陳勁松)
     (原標題:勁旅神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l84vljny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